闽农林大金山教字〔2009〕103号
各系、部:
为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进一步提高我院教育质量,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现结合学院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质量是生命线、教学是中心工作的理念,把全院师生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质量上来,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建设目标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以推进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通过抓好一批具有基础性、引导性的重点项目,引导学院教学改革方向,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和训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秩序,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学院更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择优遴选确定10个左右水平较高、应用性较强的院级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并争取5个以上的项目进入省级本科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发挥特色专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进一步优化学院专业布局,推动专业改造和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努力形成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
(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1、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门院级精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积极争取10门以上课程进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努力使更多的课程进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我院各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2、积极申请和做好“福建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新教材建设项目”,以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为依托,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整合、归纳、总结、提高,资助教师参加编写高水平本科教育教材;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参与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立体化教材,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
3、搭建“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中心”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精品课程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网上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一批网络课程,建立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中心,构建立体化教材建设模式。
4、努力构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网络化、信息化为基础,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5、积极参与构建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工作,为学院开展特色研究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实践教学创新建设项目
1、重点建设5个院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争取有3个以上项目成为省级本科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进一步推进学院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上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2、鼓励支持学院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提高实验实习水平和针对性。
3、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计划,重点支持300个左右基于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院级优秀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争取有50个以上项目纳入省级优秀本科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广泛组织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广告艺术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设立200个左右院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开展重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实践,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教学制度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综合改革,力争有5个以上项目成为省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争取出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教学创新成果,推进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为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方法。
(五)教学名师奖励项目
表彰一批院级教学名师,大力表彰能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长期从事第一线教学工作,担任精品课程主讲教师,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教材建设成绩突出,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争取有5名以上教师成为省级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名师,充分发挥教学名师榜样作用。
(六)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建设一批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以承担基础课程教学为主要任务组建的院级教学团队,争取2个以上院级团队成为省级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团队,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实行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组织开展院级及以上重大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从而建设起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七)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项目
建立院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院内教学评估,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学院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检测体系,定期采集信息和数据,统计和分析教学基本状态,逐步将教学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数据向社会公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任务
1、学院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2、建立健全院级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咨询、论证和审议作用。
3、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职责,规范教师兼职和校外活动,保证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去。
4、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端正学风,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保证学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5、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院长负责、教学工作部牵头、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6、进一步推进院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把支持教学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重要指标,努力提高教学工作第一线教师的待遇,并制订出具体的政策措施,对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努力营造重视教学工作、关心教学工作、支持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树立质量优先的办学理念
1、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院教育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注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2、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根据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5、进一步深化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努力完善学分制;积极探索跨专业、跨系、跨学校选课制;建立第二学士学位、主辅修制等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新格局。
(三)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产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发挥办学优势,紧密结合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需要,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新设置专业时要充分考虑社会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符合学院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要以成熟的学科为支撑,投入必需的开办经费,具备相配套的师资条件、教学条件和图书资料等,保证专业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
(四)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的先进性。
2、加强实验教学规范化建设,保证教学实验室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保证实验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文科学生要按专业要求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
3、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要定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抽查,建立健全有效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 水平和质量。
(五)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
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进修、交流和学术会议等,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要切实做好教师联系学生的工作,认真落实班主任工作暂行办法,对新聘任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班主任工作。高度重视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在职称评定、教学改革课题立项、评优奖励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支持基础课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六)切实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信息化建设
1、通过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多媒体教室等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通过教学信息化建设,构建院级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学建设的效益。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七)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
2、建立和完善教师、系部、学院三级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八)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增加教学经费
要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的有关规定,在学院学费收入中用于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维修、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日常教学的经费不低于25%,并切实提高教学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经费保障
(一)设立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二)学院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下发的《福建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订学院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所承担的各个项目,制定专项资金管理计划,做好项目经费统筹使用和管理。
(三)学院安排专项经费支持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对省级立项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建设经费,学院也应给予一定的配套建设经费。
六、组织管理
(一)学院成立“华体会娱乐(中国)官方网站,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质量工程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学工作部,具体负责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项目承担系、部应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二)学院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制订和发布项目指南,确定项目遴选标准和基本条件,聘任评审专家,遴选确定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建设工作。建设项目完成后,经项目负责人申请,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三)各系、部应根据国家和省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工作部署,按照学院质量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结合学院办学实际,制订贯彻落实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及具体建设项目,落实项目建设经费,组织开展实施工作。
(四)学院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各系、部贯彻落实质量工程情况,分期下达省级、院级项目的建设经费。